園所訊息
腸病毒新威脅 重症恐肢體痲痹…… |
美國自去年起出現新型腸病毒D68型,輕者造成呼吸道感染、重者出現急性無力脊髓炎,導致肢體痲痹。台灣自今年6至9月間,也發現7起腸病毒D68型案例,所幸皆屬輕症。疾病管制署呼籲家長,加強孩子清潔,落實勤洗手、少出入公共場合,避免腸病毒上身。 國內正處於腸病毒高流行期,不僅今年腸病毒就診總人次相較以往更多,也出現新威脅。根據衛生疾病管制署監控中心資料顯示,病患年齡介於1歲至22歲之間,皆為輕症患者,主要病症為發燒、流鼻水、咳嗽或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,目前台灣尚未發現重症病患。疾管署指出,根據美國的經驗,D68型主要侵襲人體的上呼吸道,若本身有氣喘或呼吸道疾病的人,感染D68型較容易引發重症,呼籲全國眾提高警覺,落實個人衛生清潔、減少出入公共場合。 對付腸病毒,不能依靠乾洗手消毒,而且洗手只遵照「溼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,也無法達到殺死腸病的效果,家長務必確實掌握三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預防措施。 關鍵一 不只是洗手,更要「搓」死腸病毒 乾洗手無法對付腸病毒,務必要用肥皂確實洗手。醫師說,許多家長都知道預防腸病毒的最好方法,就是勤洗手(溼、搓、沖、捧、擦),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。但許多家長不清楚洗手的關鍵是「搓」,務必要確實搓到手心、手背、手指及指間,並且達20秒以上。 關鍵二 狂消毒還不如遠離公共場所 「病毒不會憑空而來」,只要每個回家的家人確實洗手,沒有把病毒帶回家,腸病毒就不會出現。家長平時要讓家裡保持通風、定時消毒,即可降低「中獎率」。此外,家長要有「孩子得腸病毒就不要去學校」的觀念,因為只要一個生病的人出現在公共場所,就會將病毒傳染給對方,進而傳染給對方家人,像雪球愈滾愈大,造成集體流行。因此,感染腸病毒的小孩就要在家休養、自我隔離,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。 觀念三 食療加強免疫力 中醫師表示,家長可透過飲食增加幼童的免疫力,進而預防腸病毒,建議可讓幼童平常多吃深色蔬菜及水果。 |